習總書記來陜西一年后,秦嶺悄悄發生了這些變化……
“有個女娃躺在空調室外機上面,這可是30樓啊!”住在陜西西安某小區的居民王先生,現在回想起來還心有余悸。
不敢緩神,王先生立馬撥通了“紅橋義警”的電話。
“快來救人,有個女娃在30樓快掉下去了!”
近日,中國長安網、中央政法委長安劍采編人員深入西安、安康等地,沿著習總書記一年前走過的路,發現秦嶺悄悄發生了這些變化……
“窗外有個女娃,這可是30樓啊!”
4月25日,剛下完雨,王先生聽到窗外“咚”的一聲,就看到了眼前的這一幕。
“這可是30樓啊!”打完求救電話王先生還在驚嘆。
“這可是不得了的事情,咱們得趕緊去!”紅橋義警隊員牛一丹接到王先生的來電后,放下電話就飛奔出門趕往業主家。
牛一丹到現場后發現,孩子哭得很厲害,嚇得瑟瑟發抖。
“孩子你別怕,一會兒警察叔叔就把你救上來?!迸R坏ゑR上反應過來,耐心地安慰小女孩。經過他一遍遍耐心安慰,小女孩漸漸冷靜了下來,最后工作人員合力將孩子救了下來。
事后,紅橋義警隊員才知道,原來小女孩不是住戶,是因為想看看住在樓對面的同學在不在家,她才通過消防通道爬到了樓頂,不慎從30層的樓頂滑倒,幸好掉在了空調室外機上,不然就是更壞的結果。
隨后,小女孩的父母前來感謝紅橋義警隊員,感謝他們挽救了孩子的生命。據西安市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介紹,“紅橋義警”工作站的主體是小區業主中的黨員、退伍軍人、熱心居民等,不僅參與警務志愿活動,還參與社會治安工作,是當地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大創舉。
自2020年5月7日“紅橋義警”工作站成立以來,隊員們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0余起,解決業主反映的問題28起?!凹t橋義警”模式真正把發動和依靠群眾的“楓橋經驗”落到了實處,做到了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,把問題解決在基層。
“檢察長教我種了掙大錢的蘑菇”
“現在住的房、吃的水、走的路、用的電,要是放在以前,做夢都夢不到!”
胡培明家的巨大變化,正是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人民檢察院幫扶工作的一個縮影。
幾年前,胡培明這個樸實、憨厚的莊稼漢子被貧困壓得喘不過氣。胡培明一家有5口人,兄弟和兒子有先天性殘疾,妻子有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,年幼的女兒還在上小學,沉重的負擔就像一塊大石頭一樣壓在他身上。
轉機出現在2016年4月,平利縣人民檢察院檢察長陳猛對老胡家的情況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之后他給了老胡三劑“靈丹妙藥”。就這樣,陳猛也和這家人結下“遠親”。
陳猛很了解當地的情況,他給老胡的脫貧高招一是養豬;二是烤苞谷酒;三是發展食用菌。
發展食用菌是個細心活兒,每天都需要人照看,還需要起步資金。但陳猛二話不說,自己出了2000元墊上,還替老胡找好了建食用菌大棚的位置。選址就在離胡家不遠的山坡邊,方便每天去照看食用菌。
一年后,老胡高興地告訴陳猛,“靈丹妙藥”起效了:這一年里,他養了12頭豬,種了4畝地的苞谷,也建起了食用菌大棚。
中秋節那天,老胡宰了一頭豬,很快就被人們一搶而空。女主人把豐收的苞谷拿來烤酒,又掙了4000多元。
“日子越過越好,安置點的兩層新房也建了起來?!崩虾驹谧约旱木锢镄老驳卣f。
“快!快跟上那輛車!”
“快!快跟上那輛車!”安康市石泉縣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呂松指著前面的一輛大貨車,眼睛里好像冒著光。這輛車不是普通的車,是一輛載滿了垃圾的車。
“我能不能反映個問題?”
這事兒得從2018年說起。檢察官們送法下鄉的時候,突然有一位老鄉主動走了過來對他們說,最近村里的路邊、農田里發現了特別多的垃圾,“不知道打哪來的,都堆成山了”。
這個問題,一下引起了檢察官的重視。
呂松和同事來到村里走訪,尋找村民說的“垃圾山”。他們來到村邊的水電站附近時,剛好發現一輛滿載垃圾廢棄物的大貨車,從水電站里開出來。
只見大貨車來到農田旁邊緩緩停下,把垃圾一股腦地倒下。旁邊五六米處,就是一排排的玉米。
“越往上,這樣的‘垃圾山’就越多”。
等大貨車開走后,檢察官們馬上靠近,下車拍照取證。之后,他們繼續沿著盤山路行駛,發現了更多這樣堆成小山一樣的垃圾堆。
檢察官拍照取證的“漢江浮渣”。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人民檢察院供圖
“本來這些應該是需要被分類處理的?!?/p>
“漢江浮渣”是這堆廢棄物的名字,它是水電站從漢江里打撈起來的漂浮垃圾。
等不及多時,石泉縣人民檢察院馬上啟動公益訴訟訴前程序,向環保局和當地鎮政府發出檢察建議書,建議相關單位及時對非法傾倒水庫浮渣的行為依法監督管理。相關單位收到檢察建議書后,立即組織人員進行了檢查,責令限期清理浮渣。
兩個月后,檢察官回訪時,發現浮渣山已不復存在,山上、路邊各處都變得干凈整潔。秦嶺漢江的生態環境,得到了有效保護。
原來存在的“垃圾山”已經消失。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人民檢察院供圖
這樣的變化還有很多很多,寸土之間、樓宇之間、農田之間……
習近平總書記曾回憶,“在陜北插隊的七年,給我留下的東西幾乎帶有一種很神秘也很神圣的感覺,我們在后來每有一種挑戰,一種考驗,或者要去做一個新的工作的時候,我們腦海里翻騰的都是陜北高原上耕牛的父老兄弟的信天游?!?/p>
美麗的秦嶺山間,閃動著平凡百姓對生活的美好向往,展示著基層干部創新社會治理的為民智慧。